不请自来的各种垃圾短信、电话一直困扰着手机用户,很多年了,虽然这些“垃圾”人人喊打,却也如过街老鼠一般生命力极其顽强,更让人心生无力感的是,垃圾短信居然还进化了。
据新华社报道,近期很多手机用户收到自动全屏显示的垃圾短信,强制用户阅读,点关闭后立即消失,且收件箱没有任何记录,仿佛这条短信“从来没有来过”。原来这是叫做闪信的新型骚扰短信,是一种在屏幕上即时显示的特殊文本信息,关闭后不会储存在设备上,并会在被成功接收时通知发件人。因为闪信可以“霸屏强推”,正受到不少商家热捧,于是很多用户不堪其扰。
说起来,这种“强制霸屏+阅后即焚”模式的短信,最开始的用途完全是公益性的,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发生紧急情况如台风、地震等自然灾害前,由移动运营商推送给用户进行预警,有时也用来推送防诈骗信息以及民商事纠纷案件信息送达等。因为具有强制性、即时性等特点,就被骚扰短信盯上了。一旦更改了握住这件利器的手,闪信就沦落成某些无良商家霸道营销的助力。如今,不少打着“大数据智能营销”旗号的第三方经营公司,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。先吹嘘一通营销效果,再做出详细的教程手把手教,还贴心地附上“文案要点”——一个以骚扰为手段的营销,居然还打算通过文字来让阅读者感觉贴心温暖;当然最后总会挂上一个链接地址,直接提供“加盟合作”。成千上万的手机用户不知不觉中,不光成了帮他们赚钱的“人头”,似乎还得感谢他们体贴问候了。
对这种拦不住、没证据举报的垃圾短信,就真没办法了吗?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《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中已明确要求,“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,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消息”,而且“发送商业性短信息,应当提供便捷和有效的拒收方式”。这些规定,营销类闪信显然全都违背了。闪信是合法业务,三大运营商是不是该真正承担起审核责任,而非只停留在纸面上?信息管理部门是不是该亡羊补牢,继续完善法律法规,加强监管,改进技术,鉴别垃圾闪信?最后,既然现有手段无法对付这种“阅后即焚”,那么是不是管理部门应该组成合力,从源头上治理一下经营此类业务的第三方公司?他们都已经大摇大摆出教程了,定点打击应该不难吧?骚扰短信可以“闪”,难道制造骚扰短信的人也可以“闪”?
治理垃圾短信,说了很多年,用户困扰了很多年,不能这边收效甚微,那边手段升级、花样翻新,这样不光是减低了用户体验感,更会让人严重怀疑到底是不能也,还是不为也?
来源:北京晚报
作者:张丽
监制:尹文胜
流程编辑:吴越
点击资源下载就可以下载了哦
提取码??
提取码下边有呀,提取下载其他信息里就是提取码
提取码是多少
提取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