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,而西亚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都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。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不断发展,直到演变为今天我们熟知的形态。
右边的文字是“文”
有的字很古老,比如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一个残破陶壶上写了两个字,其中一个可以确定是“文”,那么这个字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了。然而也有一些文字的年龄很小,比如元素周期表上的很多字都是百年前创造出来的,它们的年纪自然就小得多。那么最年轻的汉字是哪个呢?是不是很难写也很难读?
商砼罐车
其实这个最年轻的汉字还是比较常见的,在公路上经常看到的这种运输混凝土的大罐车上一般都写着“XX商砼”的字样。没错,这个汉字里的小家伙就是“砼”。
砼的读音为[tóng],意思就是混凝土,你可以把砼当做混凝土一词的简称,这个汉字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在1953年创造出来的。蔡方荫教授是中科院院士、土木建筑结构专家,在他的授课生涯中需要无数次的与混凝土三个字打交道。在上个世纪50年代,大学教学设施还很简陋,老师们在黑板上写,学生们要在笔记本上记录。
蔡方荫教授
建筑结构领域的老师和学生在每天不断地写“混凝土”三个字,而这个词语写起来足足有三十个笔画,极其麻烦。蔡方荫教授为了便于教学,提高效率,在课堂上发明了“砼”字。砼的写法只有十个笔画,从造字法上看,砼既是会意字也是形声字。人工石合起来写就是“砼”,意思简明扼要,一看便知。
混凝土建筑
砼这个字的优点决定了它一被发明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,这个字逐渐从蔡方荫教授的课堂向其他专业其他学校传播开来,速度之快令人意想不到。1955年7月,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“名词室”审定颁布的《结构工程名词》一书中,明确推荐“砼”与“混凝土”一词并用。从此,“砼”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。
混凝土建筑
1985年6月7日,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“砼”与“混凝土”同义、并用的法定地位,砼字的历史定位和身份被正式确认,成为汉字大家庭的一员,屈指算来“砼先生”今年已经32岁了。
点击资源下载就可以下载了哦
提取码??
提取码下边有呀,提取下载其他信息里就是提取码
提取码是多少
提取码